李家超冀港成為領先國際慈善中心+ 查看更多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辦的“2023香港國際慈善論壇”,11日在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是次論壇為期兩天,以“攜手公益普惠社群”為主題,匯聚來自世界各地近70名知名演講嘉賓和1,600名業界領袖和代表,當中包括慈善組織、學術界、商界、社會和政府代表。論壇旨在促進重構嶄新的服務模式,積極實現共享機遇和成果,並探討21世紀公益慈善事業在亞洲及其他地區的發展路向。
馬會在典禮上宣佈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並承諾撥款50億港元作為研究院的初始基金。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香港賽馬會主席利子厚主禮開幕儀式,並一同為公益慈善研究院揭幕。
李家超致辭時表示,香港銳意在公益慈善事業擔任更重要角色,以加強慈善工作的社會影響力,相信公益慈善研究院將有助特區政府推動香港成為領先國際的慈善中心。
加強慈善工作社會影響力
李家超指出,世界上充滿氣候變化、扶貧等多方面問題,慈善事業是應對這些嚴峻挑戰不可或缺的工具。香港有以私人機構為福利和其他多種社會舉措做出貢獻的悠久慈善傳統。他引用統計資料稱,“香港已成立了約一萬間慈善機構。
在2020至2021財政年度,企業捐贈者根據利得稅批准的慈善捐贈總額為5.6億美元。就個人捐贈者而言,根據薪俸稅批准的慈善捐贈接近10億美元。”“愈來愈多的全球家族辦公室正在創建慈善基金會,以促進社會進步,這些舉措增強了香港的慈善精神。”
李家超提到,近年來,通過社區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企業數量顯著增加,展示了社企統一行動對重大社會變革所能產生的影響。他舉例說,本港上周剛剛遭遇史無前例的大暴雨,不少地區因洪水和山泥傾瀉(山體滑坡)堵塞道路。
令他感動的是,義工、社區領袖、公務員、地區關愛隊,以及不同的非政府組織都迅速應對,向受影響的人伸出援手,並協助清理街道。“社區人士的同情心和慷慨精神令人鼓舞,對我們要成為國際慈善中心,十分關鍵!”李家超認為,香港有潛力成為主要的國際慈善中心。
除了慈善事業,也得益於香港有世界一流的金融服務業,為慈善家提供大量的專業服務、工具和資源,用於社會公益事業。早前發佈的《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概述了特區政府對慈善事業的願景。他強調,香港銳意在公益慈善事業擔任更重要角色,以加強慈善工作的社會影響力,“我深信今天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院,有助特區政府推動香港成為領先國際的慈善中心。”
推動國際慈善業界專業化
香港賽馬會主席利子厚在典禮上宣佈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期望透過此舉向各界提供可靠的公益慈善知識、涵蓋不同界別的知識基礎和發展指標,以加強香港、中國內地、亞洲,甚至其他地區慈善業界的專業化。
他表示,此舉既配合和支持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更可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據介紹,公益慈善研究院集“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動)於一身,為中國以至全亞洲的公益慈善事業作出貢獻。研究院立足東方,面向國際,致力與基金會、公益慈善持份者和其他機構合作,在本地、區域和全球層面推廣公益慈善的領先思維,為業界構建交流平台,共襄善舉,普惠社群。
公益慈善研究院主要角色
研究院首先是作為召集與聯繫平台,匯聚業界領袖、公益慈善家等主要持份者,交流和學習公益慈善領域的經驗,並積極參與本地、區域和全球的大型交流活動,連結世界各地不同範疇、不同階層的持份者。其次發揮整合與傳播功能,與基金會和其他機構合作,通過各種合作方式,如聯名出版、案例研究、聯合策動和共同捐助項目等,整合並傳揚有關公益慈善領域的知識。再者是要制定方案和提升其專業能力,不斷提升公益慈善和非牟利機構人員的技巧和能力;提升各地(特別是香港和其他大灣區城市)公益慈善發展的專業水平。還有就是委託及開展研究,與頂尖大學、院校、基金會、智庫和業界持份者合作,圍繞公益慈善界別共同關注的議題,開展研究及委託研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