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訊 粤澳合作

【經濟觀察】深合區兩周年 | “四流”漸暢順 “四新”產業發展動能足

发布日期:2023-09-15 09:33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式掛牌至今年9月17日屆兩周年。兩年來,深合區正在發展成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並致力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合區實有澳資企業5,688家,較2021年9月時增長22.8%;規模以上澳資企業營業收入92.2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8.6%。隨著琴澳規則加快銜接,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等產業發展要素逐步實現暢順高效流動,澳門企業在深合區投資將更加便利,琴澳一體化發展格局亦逐步形成。
      文/澳商記者吳爾珊

      兩年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深合區)持續深化機制改革,聚焦“四新”戰略定位,大力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以及現代金融產業,針對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現代金融、文旅會展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希望為產業發展注入更龐大的發展動能。
      築高新科技發展新載體
      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一主線,深合區先後出台了各產業專項政策,包括推出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措施,支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實施上市掛牌扶持、鼓勵企業赴澳發債及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等舉措,對接澳門編制文旅會展商貿產業三年行動計劃,並且加強與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協同聯動,加快科技創新、金融市場、醫藥健康、文旅會展等領域銜接融通,促進特色產業增量提質。
      對於推動高新科技創新發展,深合區大手筆舉辦了總獎金3億元的國際科技創新大賽,並明確優勝團隊落地和無償資金使用範圍可擴展至澳門,強調琴澳協同發展。深合區還打造了一系列科技產業發展新載體,推動了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平台的落地;加速中國—葡語係國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橫琴科學城等新平台的建設。
      其中,2021年12月首個珠澳合作在深合區成立的國家級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創新平台“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運營至今已有集創北方、芯動科技、壁仞科技、華芯智能等逾20家集成電路企業入駐。“這兩年集成電路產業引進與集聚成效特別明顯,涵蓋的細分領域也非常多元。深合區積極推動產業政策兌現,增強了對集成電路企業的吸引力,促使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逐步在內地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珠海先進集成電路研究院院長龔斌稱,目前產業園還在澳門建設粵澳集成電路國際產業孵化中心,希望加強與澳門業界協同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助力澳門產業多元。
      助中醫藥產業化國際化
      “橫琴生產+澳門監製”是琴澳聯動促進中醫藥產業國際化、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為實現這一途徑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瞭解,產業園至今年8月引進企業191家,其中澳資企業61家,承接了8個港澳已上市傳統外用中成藥、5個同名同方藥、13個醫療機構中藥製劑的開發和註冊備案,1個已上市產品的二次開發。還協助澳門企業研發的2個同名同方藥獲得澳門預銷售許可;協助澳門企業的1個港澳已上市傳統外用中成藥獲得內地《藥品註冊證書》,成為澳門第二個通過簡化註冊審批程序在內地獲批上市的外用中成藥。
      近日,澳門澳邦藥廠有限公司跨境委託粵澳藥業有限公司在橫琴生產的“馬交牌千里追風油”獲得澳門藥物監督管理局簽發的首張澳門藥品跨境“委託製造許可”批文。
      “本次藥品跨境委託生產打通了藥監部門數據審批、物料海關流通等跨境委託的全流程。”澳邦藥廠有限公司技術發展總監劉帝恆指出,‘橫琴生產+澳門監製’為澳門品牌在橫琴擴產增量提供了可行性,提升了澳門品牌的競爭力。
      粵澳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大鵬表示,通過此次實踐,該司明確了“澳門藥品在深合區生產”落地實施的法規流程、技術細節及產品出入境操作流程,為澳門藥品全工序跨境委託生產建立了一個示範性項目。
      此外,作為橫琴中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產業園創新“以醫帶藥”拓展葡語系國家中醫藥服務貿易新模式。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國際交流合作中心總監孫繼霞稱,通過澳門“中葡平台”這一角色,以葡語系國家為切入點,“以點帶面”不斷拓展與其周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合作關係,搭建連接東盟、非洲、歐盟市場合作網絡。並積極開展中醫藥產品註冊、國際貿易、教育培訓等業務,探索推進中醫藥技術和產品走入更多“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
      深化文旅會展商貿合作
      “一會展兩地”、“一程多站”,是近年琴澳提出深化文旅會展合作的“新名詞”。
      去年底首屆中國(澳門)國際高品質消費博覽會暨橫琴世界灣區論壇在深合區與澳門兩地同步舉行;落地橫琴並已連續舉辦三屆的澳門國際文化美食節,致力促進兩地餐飲業交流;2023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同期,分別在琴澳舉辦了“澳琴大健康產業綠色發展論壇”。兩地會展業界希望通過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議展覽活動,構建“澳門平台+國際資源+橫琴空間+成果共享”的產業聯動模式。
      同時,琴澳兩地積極推進文旅產品“一程多站”,對休閒度假、會議展覽、舞台演藝、體育賽事觀光、遊艇旅遊等文旅企業作出補貼;對組織開展美食節、餐飲嘉年華、啤酒節等夜間餐飲主題消費活動給予支持;對企業或機構聯同澳門社團,在深合區組織開展文旅論壇、文旅推介等交流活動提供獎勵。
      “有見深合區出台的文旅會展產業扶持政策十分詳盡,對初創、成長型企業的獎勵覆蓋面比較大,相信能夠照顧及扶持更多中小企業發展。”澳門會展旅遊業協會會長、深合區會議展覽業協會創會會長、珠海澳博會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海明指出,“一會展兩地”的深入實踐則更積極地促進了“以會招展”、“以展招商”,認為對澳門開拓如人工智能、芯片製造、中醫藥與大健康等新的產業題材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促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而現代金融業的快速發展,能為深合區各產業發展注入強勁的驅動力。特別是今年出台的“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對於促進深合區與澳門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珠光(珠海橫琴)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作為珠海首家具國資背景、擁有澳門和橫琴兩塊租賃牌照的租賃公司,今年2月,通過聯動琴澳金融機構,成功落地了全國首筆融資租賃項下,國內信用證福費廷資產跨境轉讓和應收租賃貸款保理資產跨境轉讓,成功為橫琴及珠海高科技企業引入澳門“金融活水”。5月,聯合廣州租賃公司及深合區銀行,又完成一筆跨境融資租賃資產轉讓業務,繼續擴大該司跨境融資租賃資產轉讓業務規模。目前,珠光(珠海橫琴)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融資租賃跨境資產轉讓規模近5,000萬元。
      珠海華發集團此前開創了內地企業赴澳門發債先河,又於今年4月在澳成功發行了首筆“深合債”。華通金租成功落地了國內金租公司首單租賃資產跨境轉讓,華金保理開展了首筆對澳資銀行保理資產跨境轉讓業務,華金資管對深合區首單國企QFLP進行了試點,華發財務公司落地了首筆質押式回購業務等,均有效支持深合區與澳門豐富金融業態,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其中,華通金租完成的首單租賃資產跨境轉讓,是將應付租金項下信用證福費廷資產,通過境內銀行轉讓至工商銀行澳門分行。珠海華發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楊振宇稱,有別於之前傳統的租賃資產跨境轉讓業務,此次業務真正實現了由深合區金融租賃公司租賃資產向澳門銀行金融機構轉讓,對金租公司創新資產流轉方式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隨著琴澳加快政策與機制的對接,以及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銜接,澳門投資者在深合區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投資興業也愈加便利。同時,兩地產業發展的“攜手同行”,亦將推動深合區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

浏览次数:6873
文章来源:
作者:吴尔珊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