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大陸投資棒球產業促兩岸交流+ 查看更多
據媒體報道,10多年前,台商廖芳洲來到福建大山深處的龍巖市連城縣廟前鎮投資,創辦首家生產棒球手套的公司。隨後吸引許多台商及外商相繼前來辦廠,成為了大陸最集中的棒球系列運動用品生產基地,同時也帶動兩岸棒球運動及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18歲就開始做棒球產品的廖芳洲,曾在菲律賓開廠生產棒球手套。當時瞭解大陸生產成本較低,且出台不少優惠台商發展的政策,於2006年7月來到來大陸福建考察。談到投資大陸的想法,他說“大陸資源豐富、市場廣闊,運動休閒產業初興,充滿商機。我當時手裡有10幾萬個棒球手套訂單。”此外,“福建的氣候、飲食、文化與台灣相差無幾,而且棒球當時相對冷門的運動在大陸市場的潛力不可估量。”
辦事效率高吸引台商投資
當他在連城縣考察完後,原本要去其他縣考察,他的車被當地工作人員認出是台商車牌,得知他想來投資開廠,就拉著他不讓走,被當地人的熱情和真誠所感動,最終決定在連城縣投資。“連城縣政府辦事很果斷,馬上批地給我,廠房建設、設備採購、員工招募等,只用3個月就完成並投入生產,當地辦事效率非常高。”廖芳洲說。投產順利讓他對在福建興業很有信心。“各種辦證、審批、我都沒操心過。還有各項政策的扶持、各類稅費優惠都有助於工廠營運。”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由於產品出口大筆貨款在海外無法回籠,企業資金鏈幾乎斷裂。
“當地政府獲悉後,迅速聯繫擔保中心和銀行,為我們提供了200萬元(人民幣,下同)貸款,雪中送炭幫我渡過難關。”廖芳洲感歎道,有一次他突發急性腸炎被送院治療,當地上上下下各種細緻周到的服務和暖心之舉,更令他感動不已。落地不到半年時間,廖芳洲先後邀請了6批次日本、菲律賓及台灣的客商前來考察洽談項目。
台商林金生看著廖芳洲在連城的事業發展風生水起,2006年底也來連城設棒球廠。“中午餐敘間半個小時,政府就和我簽了投資協定,接著在廖芳洲協助下,我拿到15畝工廠用地。”當地辦事的“超級速度”,至今讓林金生感慨萬千。“我們的客戶是疊加一起的,客人在廖芳洲那裡買完手套,順便在我這裡下單買棒球,簡單方便還省錢。”
“疊加效應”促產業鏈發展
林金生說,在棒球用品的疊加效應下,2009年台商羅道堅也來廟前鎮投資落戶。因這裡交通更便捷,已形成棒球產業鏈,疫情期間訂單也逆勢遞增。而林金生的棒球縫製工藝還帶動周邊10餘個鄉鎮約600人在家務工。經過多年發展,棒球運動三件套裝備生產企業齊聚連城發展壯大。
如今,連城廟前台商工業區,成為大陸最集中的棒球運動系列產品生產基地和全球棒球運動用品重要採購點。目前該工業園區入駐37家企業中,有18家台資企業。截至2022年當地棒球產業產值超4億元,產品遠銷世界10幾個國家和地區。
推動兩岸青少年棒球交流
台商在大陸設廠還帶來棒球文化,給當地學校捐贈棒球設備,引進台灣棒球教練,舉辦兩岸青少年棒球賽,實現棒球產業與棒球文化融合發展,讓兩岸青少年因棒球結識,並建立起跨越海峽的深厚情誼。
在建廠之初,廠裡會打棒球只有幾個台灣員工,帶動當地員工及越來越多的當地人喜歡上棒球運動。廖芳洲想:何不讓這裡的孩子們從小接觸棒球運動?“我希望兩岸的孩子們可以從小交流,相互瞭解、增進友誼、提高球技,增長見識。”那一年,台灣彰化中小學棒球隊20多人來到連城,與當地中小學棒球隊交流棒球知識,兩地小學結為姊妹學校。廖芳洲等為連城縣幾所中小學捐贈棒球用品,並請來多位台灣教練上棒球課。棒球產業與棒球文化為這座山城打開了兩岸交流的大門。
連城縣委書記詹崇仁受訪時表示,2014年起連城先後舉辦兩岸棒球交流賽事17場次,共有19支台灣青少年棒球隊540多人次到連城比賽交流,連城亦共派出6支少棒球隊150多人次赴台參加比賽。上月,第十五屆海峽論壇.兩岸(連城)棒球文化節上,8支兩岸少棒隊140余名隊員展開角逐。台灣教練呂金霖說,“兩岸青少年同文同種,如今玩同一種運動,彼此的心也拉近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