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氣象部門參加第3届中國—東盟氣象合作論壇-副本+ 查看更多

9月16日,以“區域合作譜新篇 防災減災惠民生”爲主題的第3屆中國—東盟氣象合作論壇在廣西南寧舉行。
來自中國(含香港和澳門)和東盟各國氣象部門、WMO、颱風委員會、中國教育部、北京大學以及相關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的決策者、專家學者、企業家等齊聚一堂,共話區域氣象合作與發展。
本次論壇預期成果之一,是組織國家級業務中心、港澳氣象部門等設計區域數值預報、水文氣象、人工影響天氣、AI氣象應用技術等專題展和報告。
2016年9月,首屆中國—東盟氣象合作論壇通過了《中國—東盟氣象合作南寧倡議》,爲雙邊國家氣象合作搭建了交流平臺。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張祖強在致辭中表示,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雙方有著應對氣象災害、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共同訴求。希望借助中國—東盟氣象交流合作平臺,共商預警能力提升,爲中國—東盟社會經濟交往提供高質量氣象服務保障。
據瞭解,近年來,中國氣象局依托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和風雲氣象衛星與東盟國家開展合作。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2年期間,中國共組織52期氣象教育培訓短期國際培訓班,累計爲東盟國家培訓超過1600名學員。
世界氣象組織亞洲和西南太平洋區域辦公室主任本·丘吉爾在致辭中積極評價中國對促進東盟區域的氣象合作所作的貢獻。他表示,中國務實推進與東盟國家在天氣預報、監測、氣象服務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支持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提出的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中國—東盟氣象合作論壇在推進提升氣候變化適應能力、提升區域防災減災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次論壇圍繞深化區域氣象合作機制、開展颱風科研、加強國際培訓等方面開展深入研討,幷達成諸多共識。同時,與會代表就新技術賦能氣象防災減災、新技術應用合作等領域提出建設性意見。
論壇現場,中國氣象局、教育部、北京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宣布啓動“一帶一路”氣象訪問學者計劃,支持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氣象災害預警、數值預報、氣候預測、衛星應用等領域開展聯合研發,共同培養高級氣象業務和管理人才。
中國氣象局和老撾自然資源與環境部氣象水文局還共同簽署了合作項目意向書,明確雙方合作實施老撾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設、亞洲多災種預警系統應用、災害性天氣預報技術等項目的工作機制。
論壇期間,還同步舉辦了中國氣象裝備與服務展,通過展示中國氣象儀器裝備、站網設施、服務産品等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進一步探索與東盟國家在氣象領域合作。
本次論壇由中國氣象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