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攬才超目標六萬專才抵港+ 查看更多
第三屆香港國際人才高峰論壇9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論壇以“連結全球人才、共建高質灣區、服務國家發展”為主題,國內外政、商、學界知名人士及專家近百人參加。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致辭表示,政府一系列招攬外地人才反應良好,至今已有約6萬名獲批簽證的人才抵港,超出目標。
他續稱,有好的企業和優質的就業機會就能夠吸引人才,有人才就能夠吸引更多企業,因此特區政府以大膽創新的方式“搶企業”、“搶人才”,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來自粵港兩地的政府官員不約而同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要攜手合作,一起打贏國際人才爭奪戰。
論壇由香港專才及優才協會聯合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政府相關部門共同舉辦,包括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深圳前海管理局等。
攬才計劃逾10萬申請獲批
陳茂波指出,香港是內地創科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最佳跳板,也是海外企業開拓內地以及亞洲市場的最佳平台。他以生物科技領域為例,香港擁有五所全球一百強的大學、兩所位列全球前四十名的醫學院、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承認的臨床試驗基地,亦擁有多位世界級生命健康科學研究的學者及專家。
香港亦是全球第二大、亞洲第一大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能夠讓生物科技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進行籌融資。陳茂波又說,政府一系列招攬外地人才的措施反應良好,截至今年9月,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約16萬宗申請,當中超過10萬宗獲批;其中“高才通計劃”共收到超過50,000宗申請,當中約39,000宗獲批。
至今已有約6萬名獲批簽證的人才抵港,超越了政府訂下每年至少輸入35,000名人才的目標。推動北都區落實創新政策陳茂波強調,不同的經濟體都在力爭高質素人才和專業人士,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兄弟城市也要從國際人才爭奪戰中脫穎而出,才能持續實現高品質發展。
特區政府會與深圳合作,推動在北部都會區內落實更多創新政策,例如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爭取試行專屬跨境政策,力求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都能夠暢通。
廣州市南沙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家炳會上表示,期待與灣區城市攜手,持續優化政務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打破人才流動的障礙,拓展職業資格國際互認範圍,建構與國際接軌的高標準貿易規則制度體系,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氛圍,讓各類人才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的過程中擁有更高的便利性和成長性。
香港國際人才高峰論壇組委會主席駱勇致辭表示,論壇今年將積極配合國家人才工作戰略目標和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把握香港和灣區發展的新趨勢、新機遇,充分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共同探討國際人才競爭、灣區人才聯動和香港人才發展等重要課題。
“高才通”公開透明審批快
在香港特區政府去年推出一系列的人才政策措施中,最矚目的就是“高才通計劃”,改變了過去特區政府在招攬人才方面的思路。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本次高峰論壇上透露,獲批“高才通計劃”的人才大都很年輕,約三分之一是30歲或以下,40歲或以下約70%;50歲或以下占90%以上;來港的都是高學歷或高收入且非常年輕的人才。
孫玉菡表示,過往大家大多通過專才、優才等計劃來港,申請過程可能需時較長,而且查詢可能回應不到位。為解決上述問題,“高才通計劃”主要體現幾個大原則,確定性是希望讓人才有較確定的途徑,對計劃的要求,基本上心中有數到底是否符合資格;透明高效,清楚列舉計劃的要求,同時所有申請和批核都在線上進行;審批快,政府承諾在四星期內定要向申請人提供清楚的批核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