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率團參會加強“一帶一路”合作+ 查看更多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7至18日在京舉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6日率領高規格70人最大規模代表團赴京參與論壇,希望發揮香港優勢,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作共謀發展。
今屆香港代表團三個特點
李家超指出,今次赴京香港代表團有三個特點,即規格最高、發言機會最多,以及參與程度最全面。本屆代表團共有11位政府高層官員,其中有6位司局長、7位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還有59位來自社會多個界別的領袖,包括政界、商界、金融界、專業界、文化界、數字建設及科研界、公共機構及企業代表等,其中包括鄭志剛、龍沛智、梁毓偉和霍啟剛等多位青年領袖參與。今屆香港代表團的發言機會歷屆最多。
今屆高峰論壇共設10個主場的大會活動,包括1場企業家大會、3場高級別論壇、6場專題論壇。在“地方合作”專題論壇內,將設有香港專場,反映國家重視香港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的角色。香港代表團70位成員會分批參與全部10場活動,有16位香港代表團成員會發言或擔任主持。
特首李家超獲邀在企業家大會、“互聯互通”高級別論壇,以及“地方合作”專題論壇3場活動中發言。邀企業建“一帶一路辦公室”17日下午,李家超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一帶一路”企業家大會,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方代表出席會議。
李家超在會上致辭表示,從2017年到2022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香港設立的地區總部數量,從83家增長一倍到168家,年均增長超過15%。香港對共建國家的直接投資,也從700億美元增長70%至2021年的1,200億美元,年均增長接近15%。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匯款總額從39,000億元,增加超過一倍,達到93,000億元,年均增長超過18%。
這一連串數據,充分反映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巨大增長潛力,同時體現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參與者、促成者和受益者。李家超總結稱,“我在今年親自率領高級別代表團,分別訪問中東和東盟國家,推廣香港參加建設‘一帶一路’的優勢。代表團成員與當地企業和機構簽署了近50份合作協議,涵蓋範疇廣闊,成果豐碩”。
上月,香港主辦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近6,000位來自超過70個共建國家和地區的政商領袖出席,超過100個代表團、超過35家央企領導參與,為歷屆之冠。“我誠意邀請各位企業家來香港建立‘一帶一路辦公室’,攜手開拓機遇,推動更多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的高質量發展項目,共同發展繁榮。”
李家超表示,展望未來,特區政府會繼續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貫徹絲路“合作共贏”的理念,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企業聯手發展,共享成果。
香港在“軟聯通”具三大優勢
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朱永彪認為,香港可積極發揮三大優勢。他表示,全球經濟發展相對低迷,尋找投資機會或經濟增長機會非常不易。“一帶一路”進入下一個階段,提供非常寶貴的投資機遇,香港要主動擁抱把握,在此過程也能發展壯大自己,避免被競爭對手超越。
首先香港在貿易規則制定、標準化制定方面,已經有前期基礎。特別是標準制定,內地企業產品走出去,標准規則越來越重要,但客觀上此領域內地企業還欠缺與國際社會對接的意識和準備;香港國際化程度更高,更有經驗提供服務。
其次,海外的風險監測、預警,甚至處置,香港也更具優勢。在涉及法律議題時,內地企業還不太成熟,法律體系與國際也有較大差異。香港一些相關公司大有可為,并且可為內地公司提供全方位咨詢的一條龍服務。
最後,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具有紮實的基礎。朱永彪表示,無論本幣互換協議,還是以港幣作為中間幣種互換,值得探索新的模式。“香港過去作為中國外貿的轉口港,在金融領域也發揮類似作用,下一步可探索在第三國或絲路基金,以新方式、新身份參與其中,港幣的參與,具有很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