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行业观察

中國央行MLF增投放規模緩解市場流動性緊張

发布日期:2023-10-21 15:55

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10月16日發佈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開展1,060億元(人民幣,下同)7天期逆回購操作和7,890億元1年期MLF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1.8%、2.5%,均與上次持平。Wind數據顯示,10月有5,000億元MLF到期,意味著央行加量2,890億元續做MLF,月度淨投放規模創2021年以來(33個月以來)的新高。

 

大規模超額續做MLF,主要為了緩解當前特殊再融資債券超預期發行引起的市場流動性緊張。由於MLF利率不變,10月LPR大概率保持不變。展望四季度,在貨幣政策繼續做好逆周期調節的背景下,仍有降準的可能。

 

MIF操作需求上升

2019年8月,央行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改革後的LPR由各報價行按照對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於每月20日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加點的方式形成報價。此後,MLF逐步形成了每月月中操作的慣例,量價指標的變化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從量上看,本月MLF到期規模為5,000億元,意味著央行淨投放規模為2,890億元。

 

從歷史上看,加量的規模較大。10月MLF淨投放量創2021年以來的新高,此前月度淨投放量新高為2020年12月的3,500億元。而從2021年以來,MLF淨投放量超過2,000億元的時間僅有今年3月。華創固收首席分析師周冠南表示,10月MLF到期規模在5,000億元附近,整體流動性缺口較9月進一步放大。央行維持超額續做,超額投放量在2,000至3,000億元是較積極的信號,顯示央行在積極補充中長期流動性。“受信貸投放保持高水平及政府債券融資規模大幅上升影響,9月以來市場利率大幅上行。

 

這意味著儘管9月降準落地,釋放長期資金5,000多億元,但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水位仍在持續下降,MLF操作需求相應上升。”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王青還表示,MLF加量續做將為特殊再融資債券順利發行營造有利的市場條件,有效防範地方債務風險。

 

在9月專項債較大規模發行後,10月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進入高峰期。10月地方政府債券融資規模將在9月高增的基礎上進一步上升,也是本月MLF大規模加量續做的一個重要原因。截至10月13日,17個地方已發、待發的特殊再融資債券規模已達到7,262億元,其中內蒙古、雲南兩地的額度已超千億。地方政府債券八成以上為商業銀行購買、持有,地方債的大規模發行意味著流動性從銀行體系回流國庫,相應導致銀行流動性水平趨緊。

 

在央行超額續做MLF後,16日市場資金利率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有所下行。滬上某國有大行債券交易員表示,政府債供給擾動疊加月度繳稅等因素,當前機構融出心態比較謹慎,資金短期難回全面寬鬆的格局,債券交易“多看少動”為宜。

 

由於定價基礎MLF未變,10月LPR大概率保持穩定。

 

四季度有降準可能

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置換隱性債務後,隱性債務減少的規模和政府債務餘額增加的規模相等。這就要求地方政府債務餘額低於限額,相應才有置換的空間。

 

國家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37.6萬億元,同期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35萬億元,二者存在2.6萬億元的空間,其中一般債1.44萬億元,專項債1.15萬億元。王青表示,綜合考慮接下來信貸投放和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需求,預計年底前MLF還會持續大幅加量續做;與此同時,從優化銀行流動性結構、降低銀行資金成本考慮,年底前也有可能再次降準。央行近期也繼續強調“逆周期調節”。9月25日召開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三季度例會稱,要持續用力、乘勢而上,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搞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加快經濟良性循環,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10月13日表示,央行將進一步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密切觀察前期政策效果,加快推動政策生效。貨幣政策應對超預期挑戰和變化還有充足空間和儲備,將繼續做好逆周期調節,為啟動經濟內生動力和活力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而從當前的情況看,降準的概率大於降息。降準不僅是穩增長工具,也是流動性調節工具。

 

在當前特殊再融資債券規模超預期的背景下,降準可在流動性緊張的情況下熨平市場波動。此外,11月、12月MLF到期量合計為1.5萬億元,通過降準置換MLF可降低銀行資金成本,緩解銀行息差壓力。而降息則會使中美利差倒掛程度加大,進一步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

浏览次数:2874
文章来源:
作者:方寶鈴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