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珠澳首部合作創排粵劇上演 深入推動“文化走親”+ 查看更多
珠澳文化互通、文脈相連,近年來兩地文藝界“你來我往”、合作頻密,音樂會、戲劇曲藝、美術攝影等藝術展演百花齊放,讓珠海與澳門的“文化走親”“越走越親”的同時,呈現出更生動的表達,對於廣泛傳播“澳門故事”也起到了積極和重要的作用。而且以文化藝術為紐帶,亦有助加深兩地民心相親,從而增進不同層面的合作。未來珠澳還將深入互學、互鑒、互促,攜手創作更多文藝精品,為助力人文灣區建設貢獻力量。
文/澳商記者吳爾珊

10月12日,以澳門愛國醫生柯麟為原型及他潛伏澳門的事跡為藍本的粵劇《無聲的功勛》,登上了第三屆珠海藝術節的舞台,並作為開幕大劇亮相人前。該劇是珠海與澳門合作創排的首部舞台藝術作品,也是珠澳“文化走親”交流活動的重要成果。
改編講述澳門歷史人物故事
據瞭解,該劇依照愛國醫生柯麟潛伏澳門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男主角以“柯雲”為名,以國民黨特務章一逵追緝“特科十號”柯雲為情節主線,再現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澳門的歷史風雲。
劇中通過柯雲控瘟疫、抗爭華人醫生手術權利、申辦醫校、建設育孤院,以及培訓澳門中國青年救護團,領導西線香港“文化大營救”等情節,展現了真實歷史中柯麟應對當時澳門風雲詭譎的智慧與勇氣,以及為澳門底層社會謀求福祉的堅持和信念。
而真實的柯麟,於1935年至1951年在澳門以醫生身份工作的17年期間,曾經幫助文化界知名人士梁漱溟、範長江、夏衍、金山、蔡楚生等人,自香港經澳門逃脫日寇魔掌;20世紀五十年代初,他與何賢、馬萬祺合作將一批汽油、雷達等軍用物資,從澳門運往內地,打破了美國及其他敵對勢力的禁運限制。他作為一名醫生,向當時葡澳政府力爭澳門華人醫生進行手術的權利,並於1946年成為了院長制下的首任澳門鏡湖醫院院長,服務鏡湖醫院直至1984年。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距離舉行開國大典的北京城千里之外的澳門,柯麟也在家門口掛起了一面五星紅旗。那時的澳門還沒有回歸祖國,這一舉動無疑是大膽的,相當於柯麟向澳門正式公開了他潛伏的身份。
“無聲”是劇中“柯雲”和現實中“柯麟”多年潛伏的寫照,“柯雲”扮演者黎駿聲稱,作為潛伏者,他對自己的妻子、弟弟都不能公開身份,不能返鄉照顧生病的父母,“這是一種有苦說不出的‘無聲’”。而時至今日,也越來越少人知曉柯麟那段歷史,又是另一種“無聲”。
而讓這樣的“無聲”變“有聲”,是黎駿聲參演的其中一個原因,“這是一項不可磨滅的功勛,正因為這段歷史現在已少為人知,才應該講出來,讓大家都能瞭解”。
“柯麟在澳門的潛伏,無怨無悔的公益付出,初心不改的堅守,對於澳門的賢達和同胞都有很深的影響,他們對祖國有著很強大的向心力,這個是應該要傳遞給觀眾的聲音。”黎駿聲表示。
另悉,該劇還計劃前往澳門演出,“澳門版”仍以珠海粵劇團為主要班底,主演則由澳門粵劇名伶朱振華擔綱,實現了灣區粵劇界的創新聯動。
期望攜手創排更多文藝精品
為了深入挖掘和說好柯麟的故事,創排團隊曾三次訪澳瞭解那段歷史,並與柯麟的家屬,以及與那段歷史相關聯的人士進行了交流。
《無聲的功勛》導演王東旭介紹,團隊曾前往澳門鏡湖醫院、南光集團瞭解柯麟的事跡,又與柯麟、何賢和馬萬祺的家屬深入交流,瞭解更多歷史的細節,做到從真實的歷史中取材,再去整理、改編,力求最大程度還原最真實的故事,並能兼顧戲劇性和可看性。“這部劇的劇本大修超過30次,小修100次有餘,希望能夠‘傳得開、叫得響、留得下’,讓更多人瞭解柯麟這位澳門愛國醫生的精神品質”。
該劇也是珠澳首個合作創排的舞台藝術項目,由澳門中華文化聯誼會、珠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出品,是珠澳“文化走親”的重要成果。
“這是一部在澳門人來看,非常吻合澳門真實歷史的粵劇劇目,情節也比較豐富,很好地傳播了澳門故事。”出品方澳門中華文化聯合會會長梁華指出,此前在內地演繹的舞台作品中比較少見澳門的題材,珠海方面這次也很重視兩地創排合作,給予了很多支持。
梁華續稱,珠海藝術節為推動澳珠藝術交流、灣區“文化走親”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將來兩地還會計劃聯手創排新的節目,或者合作展開其他藝術項目,也希望珠海的文藝團隊到澳門訪問和交流,加深兩地文藝界友誼。
“珠海藝術節已經舉辦了三屆,有感越辦越好,希望通過這一品牌活動,令澳門與珠海的藝術交流更緊密,激發兩地文藝界的創作力量,產出更多新作品好作品,以更深入推動‘文化走親’。”梁華表示。
兩地深入藝術交流助拉投資
事實上,珠澳“文化走親”早有由來。在《無聲的功勛》這一兩地合作的大型舞台藝術項目之前,就舉辦了多場互相串聯的小型文藝節目,涉及音樂、美術、攝影等多種藝術形式。
去年6月,“濠江之春—澳門與內地藝術家大聯歡”系列展演交流活動在澳門舉行;8月,以澳門地標建築為意象的音樂會“大提琴音樂作品《澳門意象》”在珠海首演,演奏者來自澳門樂團、澳門中樂團、澳門青年交響樂團與澳門演藝學院;11月,60多幅珠澳美術作品亮相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舉辦的“珠澳和鳴·共譜華章—珠澳美術作品邀請展”;同月,“金蓮花開”澳門原創歌曲音樂會在珠海唱響。
在《澳門意象》音樂會舉辦之際,該項目藝術總監、中央音樂學院澳門校友會會長周游接受採訪時說:“希望透過音樂作品與藝術表演,向世界呈現澳門與眾不同的‘小而美’,以及澳門回歸祖國以後的巨大變化、取得的驕人成就,向大家講好澳門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而在今年舉辦的第三屆珠海藝術節中,澳門中樂團將與香港中樂團、珠海民族管弦樂團奏響灣區民樂融合新篇章;澳門樂團、澳門曉角話劇社、葡語國家傳統歌舞藝團等也將競相展現各自才藝;珠澳兩地攝影家將以百餘幅優秀作品,聯手展現“濠江側畔光影之美”……一系列珠澳合作文化藝術活動即將相繼開展。
“兩地共同投資、合力打造藝術文化項目,既可以拉動珠澳間的文化交流,還有助推動澳門同胞到珠海來投資,為搭建珠澳文化產業合作橋樑提供有力支撐。”梁華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