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才辦”成立明年辦全球峰會+ 查看更多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下稱“人才辦”)30日正式成立並舉行開幕禮,辦公室位於灣仔稅務大樓12樓。曾任旅發局總幹事的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介紹,辦公室主要包含五部分的業務內容,且明年將會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開幕典禮上致辭表示,香港作為人才之都的地位依然穩固,“人才服務辦公室”正式投入運作,標誌著“搶人才、留人才”的另一里程碑。他相信“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有助推動香港成為國際人才樞紐。
他指出,今年首9個月裡,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已收到約16萬宗申請,當中超過10萬宗獲批,約6萬名人才至今已獲批簽證來港,數字遠超所定每年引入至少35,000名人才的目標。陳國基認為,全球的人才爭奪戰依然激烈,有信心“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連同各項搶人才、留人才措施,將能引領香港成為國際人才樞紐。
“人才辦”主要落實五項工作
劉鎮漢介紹,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的主要目標,是從世界不同地方吸引人才來香港長線發展,以及為他們提供支援和服務,未來聚焦於五個方面的工作內容:一是“人才辦”會分析“香港人才清單”裡九個不同行業的51項專業工種人才在世界各地的分佈,制定招攬人才策略;二是同時進行針對性強的推廣宣傳,向世界各地的人才介紹香港的人才入境措施,“告訴他們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能幫他們、支持他們,為他們提供一站式服務”。三是“人才辦”亦會聯同多個領域合作夥伴去內地和海外接觸人才,“同他們講香港的故事,吸引他們來香港”。四是擴大合作夥伴網路,提供線上線下活動和消息,鼓勵人才落戶香港。五是會與已來到香港的人才繼續聯繫,根據他們的需要適時調整服務。
劉鎮漢亦表示,明年計劃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品質發展大會”,藉此契機加大力度宣傳香港,並加強與大灣區的人才交流和合作,“說好香港故事”,為香港搶人才、留人才。
對於來港高才的子女教育問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除國際學校外,本地學校也歡迎來港人才的子女就讀。他亦留意到不少透過人才計劃來港者,均會選擇讓子女就讀公營學校。
他亦表示,會不時檢視人才清單,看是否需要修訂,“針對缺乏人才的方面作增加;若發現本地人才已很充足,不再需要大量外來人才補充的話,我們可作刪減。”
來港人士分享在港發展感受
開幕典禮現場,有內地及海外來港人士分享其在港發展的感受。從事金融業的“港漂”Icey認為,香港機遇很多、挑戰也很多。Icey於2017年來港,入職本地保險公司後,亦完成了研究生學位課程,語言和社交是她來港前最擔心的部分。“我來到香港之後學會的第一句廣東話是‘識聽不識講’,相信很多“港漂”說得最準的也是這句。”Icey笑道。
她指身邊很多同事朋友都很友善,願意用普通話和她交流,緩解了她的焦慮。“其實香港是非常包容的城市,有足夠時間讓我們去適應,也有足夠的空間讓我們保持自己的獨立和節奏。”
她亦喜歡在香港的各類公益活動裡,認識新朋友並身體力行地為香港作出自己的貢獻。Icey認為,政府這麼努力地去吸引和留住人才,現在是移居香港的好機會。“香港的生活成本和生活壓力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只要做好平衡和調研,生活照樣可以過得非常瀟灑。”曾在法國和英國工作過的Thomas,是科大商學院的MBA畢業生,在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倫敦總部工作時,對香港產生了興趣,來港修讀學位並留港工作。
他認為,香港吸引他的一點是接近自然,在20分鐘內就可以去到海灘或徒步旅行,且英語友好的環境亦讓他感到安全和熟悉。Thomas表示,香港機會很多、競爭也很激烈,建議想來香港發展的人們先提前做好功課,瞭解當地公司需要的技能和要求、與自己的能力優勢進行匹配,以適應來港後的生活。
在網絡亦有對相關措施表示認同及期待的討論,許多內地網友表示,想瞭解更多人才方面相關措施,亦開始研究各類DIY申請人才計劃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