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訊

第十届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在廣州圓滿落幕 全國十佳科普使者出爐

发布日期:2023-11-13 21:45

11月10日,第十屆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在廣州圓滿落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80支代表隊265名選手同台競技,爲公衆呈現了一場集科學性、知識性與趣味性爲一體的科普饕餮盛宴。


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創辦于2014年,歷經十年發展成爲全國科技活動周重大科普示範活動,也是目前全國範圍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強、最具權威性的科普講解比賽。大賽由科技部主辦,廣州市科技局、廣東科學中心和廣東廣播電視臺承辦,旨在面向全社會廣泛普及科學知識、展示科技成就、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營造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樹立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

 


社會廣泛參與,大賽規模歷年最高


本屆大賽以“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爲主題,自今年7月啓動以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來自各地各部門的265名選手,從1000多場比賽、4萬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比賽規模空前,參賽選手數量再創歷史新高。


參賽選手涵蓋多齡段、多領域,年齡跨度從“50後”到“00後”,既有科普場館專業的講解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還有工程師、設計師、解放軍、消防員、武警官兵、醫護人員、高校師生、企業職工、社區基層幹部等等,還吸引了全國知名的皮劃艇世界冠軍許亞萍和科普大V苟勝老師參賽,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選題更加多元,講解形式新穎更吸睛


從“長著眼睛”的子彈、“吃零食”的無人運輸機、“5G+AI”智慧泊車系統、太空直播背後的“黑科技”,到紙質文物的“長生秘籍”、甲骨占蔔、秦兵馬俑“護膚”;從守護糧食安全“命脈”、冬蟲夏草、北鬥導航助力智慧農業到中醫看舌象、糖尿病患者如何吃水果,再到備受大衆關注的AI詐騙怎麽防……演講內容既聚焦科技前沿,又貼近民生熱點,短短4分鐘內,選手們結合舞美燈光,巧用實驗、表演、評書、脫口秀等各種形式和動畫視頻、音樂和PPT等多媒體手段,以通俗生動的語言闡釋深奧的科學,讓大衆領略科技創新的精彩和科技給生活帶來的美好改變。


爲保證大賽公平、公正、公開,大賽專門設立了監督組,對評選工作全程監督,同時,還組建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等21名專家組成的專家評委組,分別從內容陳述、表達效果和整體形象三方面進行評分,決出大賽各獎項。經激烈角逐,雲南代表隊劉菲、軍隊代表隊杜永強等10名選手脫穎而出,榮獲大賽一等獎,被授予“全國十佳科普使者”稱號。

 


恢復綫下比賽,多元化滿足公衆科普需求


“科普講解是科學普及一種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途徑。它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解釋,將複雜的科學內容變得簡單易懂,讓更多的人瞭解和掌握知識。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更多的科普講解人才,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講解和演示,激發更多的人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全國科普講解大賽正好搭建了這樣一個培養科普人才、廣泛傳播科普知識的平臺,非常有意義。”羅錫文在點評環節爲大賽點贊,在他看來,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最有效工具,也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傳播對于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來說顯得尤爲重要,它可以幫助大衆更好地理解科學、理解世界,促進推動科技創新和發展。


爲讓更多觀衆共睹大賽風采,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的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調動全社會投身科學傳播的積極性,本屆大賽在恢復綫下比賽的同時,同步在中國科普網、中國青年報、科普中國APP、嗶哩嗶哩、抖音APP、羊城派、觸電新聞、YY直播、南都N視頻等20多個平臺同步進行全程直播,全面打通大賽科普傳播最後一公里,讓觀衆足不出戶共享科學盛宴。截至11月10日17時,大賽全網觀看和閱讀量累計420萬,相關話題閱讀數超4380萬人次,營造了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濃厚氛圍。

 


社會效益顯著,10年觀衆超2億人次


科學技術部副司長李昕出席大賽頒獎儀式幷作總結講話。據介紹,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作爲黨的十八大以來落實黨中央指示精神和科技部關于科普工作新部署的重要舉措,自2014年創辦以來,已連續舉辦十屆,選手規模逐年增長,已發展成爲社會影響廣泛、公衆參與熱烈的大型科普活動品牌,成爲全國科普工作者學習、交流和展示的重要平臺。


據瞭解,廣州是全國科普講解大賽的發源地,在科技部的高度重視和廣州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國科普講解大賽逐步推向全國。從2014年88名選手參賽到2023年全國4萬多名選手報名,265名選手晉級決賽,十年來,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已成爲社會各領域關注的熱點、焦點,各級賽事參賽選手超過23萬人次,綫上綫下參與群衆超過2億人次,參賽規模、受衆人數皆呈現指數級增長,培養了大批優秀科普人才,有效提升了全社會對科普工作的關注度,推動全社會形成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的良好氛圍,對于進一步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推動我國科普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浏览次数:2021
文章来源:
作者:Thea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