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行业观察

國內機器人行業迎利好成科技新賽道

发布日期:2023-11-15 11:56

11月2日,國家工信部發佈《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

 

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所長盧瀚宸表示,《意見》為中國人形機器人發展定位,指出其是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強調了多要素的持續投入與協同合作,對尚處產業化初期的人形機器人而言十分重要。

 

《意見》發佈後引發廣泛關注,A股市場上的巨能股份、昊志機電、豐立智能等機器人概念股漲停,80餘隻概念股均漲幅逾5%。

 

政策擘畫發展藍圖

國家工信部科技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人形機器人集合人工智能、高端製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電腦、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產品,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是未來產業的新賽道。

 

目前在關鍵基礎部件、操作系統、整機產品、領軍企業和產業生態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弱項,需要加強政策引導,集聚資源推動關鍵技術創新,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對此,《意見》按照謀劃三年、展望五年的時間安排作了戰略部署。

 

其中提出,到2025年,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批量生產,在特種、製造、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示範應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機制和手段。培育2至3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2至3個產業發展集聚區,孕育開拓一批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到2027年,產業加速實現規模化發展,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相關產品深度融入實體經濟,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

 

在關鍵技術突破上,《意見》提出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為引領,在機器人已有成熟技術基礎上,重點在人形機器人“大腦”和“小腦”、“肢體”關鍵技術、技術創新體系等領域取得突破。包括,開發基於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機器人“大腦”,增強環境感知、行為控制、人機交互能力,開發控制人形機器人運動的“小腦”;系統部署“機器肢”關鍵技術群,打造仿人機械臂、靈巧手和腿足,攻關“機器體”關鍵技術群;構建完善人形機器人製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加快人形機器人與元宇宙、腦機介面等前沿技術融合等。

 

在場景拓展應用上,《意見》從特種領域、製造業典型場景、民生及重點行業三類方向提出意見措施。具體而言,一是加快人形機器人在特種環境應用,面向惡劣條件、危險場景作業等需求,強化複雜環境下本體控制、快速移動、精確感知等能力。二是聚焦數碼、汽車等製造業重點領域,提升人形機器人工具操作與任務執行能力,打造人形機器人示範產線和工廠。三是拓展人形機器人在醫療、家政等民生領域服務應用,滿足生命健康、陪伴護理等高品質生活需求,推動人形機器人在農業、物流等重點行業應用落地等。

 

引導資本良性循環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表示,近年來,在產業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背景下,企業和科研院校在人形機器人技術領域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積極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新興技術賦能,在關節設計、動力驅動、感知和控制等關鍵方向取得了大量成果,為人形機器人的智能化、靈活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同時積極探索商業化落地場景。

 

《意見》指出,發揮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等帶動作用,引導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積極參與。用好國家產融合作平台,支持領軍企業上市融資,推動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對此,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這將為人形機器人產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和發展機會,同時可以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品牌價值,進一步加強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目前,中國人形機器人領域已經受到資本關注。

 

年初至今,人形機器人領域至少發生了七起融資事件,融資金額逾4億元人民幣。近日,博時、南方、諾安等多家基金公司還對部分公司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進行了調研。

 

張孝榮進一步表示,作為前沿技術,人形機器人的研發需要大量資金與時間的投入,各大基金、投融資平台的參與,不僅能為相關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還能通過投資、管理促進資源整合與優化,為機器人企業的市場拓展提供支持。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黃德傑表示,除提供資金支持外,資本還能助力人形機器人產品的宣傳與普及,在產業化不同階段發揮不同作用。

 

產業公司搶佔風口

郭濤續指,人形機器人產業還處於早期探索階段,存在核心技術不成熟、產業鏈生態不完善、應用場景落地難、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預計距離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在探索階段,部分公司走在了前列。自2021年起,特斯拉、波士頓動力、本田等海外企業就紛紛發佈了人形機器人產品或其迭代產品;優必選、達闥機器人、小米、傅里葉智能、純米科技等國內企業亦逐步進行產品首發及更新。

 

部分A股上市公司也正謀劃佈局。智能化裝備解決方案企業—天奇股份,此前已與優必選成立合資公司,並預計首台工業人形機器人樣機的交付時間不晚於2023年12月底。智能製造裝備供應商均普智能表示,公司基於豐富的工業機器人經驗,結合長期的汽車零部件智能裝備經驗,積極研究探索人形機器人執行器領域的業務機會。

 

精鍛齒輪供應商精鍛科技表示,公司原先沒有涉及工業機器人領域,現階段在重點關注人形機器人領域應用的關節零部件,並積極參與。

 

此外,江蘇雷利、三花智控、超捷股份等公司也表示,正積極佈局人形機器人零部件環節。人形機器人概念的火熱也得到了投資者的積極回饋。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僅11月份以來就有近140條關於人形機器人相關話題的互動記錄。

 

英洛華、華東數控、機器人、飛利信、固高科技、山河智能、英唐智控等多家上市公司,均被投資者問及是否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有所佈局。中信證券研報認為,《意見》明確了人形機器人行業的關鍵技術與發展方向,後續與人形機器人配套的實質性支持政策有望相繼出台,推動國內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公司的發展。

浏览次数:771
文章来源:
作者:方寶鈴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