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博會“家教門風與人格養成”主題論壇在珠舉行+ 查看更多
澳商訊 11月18日,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家教門風與人格養成—核心素養與協同育人”主題論壇於珠海舉辦。來自京珠兩地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家教門風、家校協同機制與核心素養及人格養成之間的關係與獨特作用,為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健全“校-家-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推動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文化相協調建言獻策。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孫紅培在開幕致辭中指出,良好的家教門風對於青少年人格養成、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此次“家教門風與人格養成”主題論壇將通過各位專家、學者的對話,深入研討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修身處世之道,進一步推進新時代家庭教育高質量發展。
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長程鵬認為,“家教門風”是“樹人立人”的滋養源泉,是文化自信的情懷底色,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珠海地處嶺南廣府文化的核心區,擁有豐富多彩的“家風”教育文化資源,局方通過設置豐富多彩的課程與實踐活動,在推動家風家教建設、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工作方面取得卓越成效。
本次論壇設“主旨發言”“主題演講”“圓桌會議”三個環節。北京師範大學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于丹在本次論壇上進行了題為《家教門風與人格養成——關於家校協同機制的思考》的主旨發言。
于丹以中國人的倫理價值鏈條為引,首先闡釋了家邦社會的倫理內涵,接著通過對於“家和萬事興”的概念,明晰了由個體、家庭和社會規範而成“家國秩序”的文化環境,提出“家風+家教+家規=穩定”的社會價值默契,從而引出了“健全家校協同機制”這一重要落腳點。她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格健全的人,使人成為人而不是某種人,家校共育的共識是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于丹還結合當下社會熱點問題,強調了“家校共育、成人成長”的重要性,並圍繞“構建動態平衡的家校關係;鞏固共享理解的互為機制;強化媒介素養的家校共識;發揮研究平台指導家校共育”提出了四項建議。
此次論壇主題演講的核心論題為“核心素養與協同育人的困惑與挑戰”。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認定心理學家、中國心理學會註冊督導師林丹華髮表了《兒童青少年積極發展與人格養成》的主題演講。中華志願者協會副會長,資深女性文化與媒體傳播策劃人副會長張小媛做了《校家社共育,重在落實》的主題發言。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應用心理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田麗麗以《親子關係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為發言題目。

本次論壇中的圓桌會議環節由于丹主持,與會嘉賓包括林丹華、張小媛、田麗麗以及珠海市九洲中學黨總支書記、珠海市九洲中學教育集團總校長薑楠,珠海市香洲一小教育集團黨總支書記及總校長、珠海市香洲一小黨總支書記張懷志,就“核心素養與協同育人的解決之道”開展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