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博會分會場 | 珠海容閎學校展“五育融合”教學成果+ 查看更多
澳商訊 11月19日,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分會場活動在珠海容閎學校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中小學校長、熱心教育人士等千餘名參會者,在珠海容閎學校觀賞學生作品、觀摩常態課堂、參加專業論壇等豐富多彩的真實體驗中,實地感受了一場鮮活的融合育人實踐。

教博會珠海容閎學校分會場以“科學藝術勞動之融合·創造·生長”為主題,聚焦“五育”融合時代的教育課題,把學生科學探究、藝術審美、勞動價值觀等素養培育融為一體,開展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分會場展出了聲控機器人、智能寵物餵養器、天宮機器人、封泥、篆刻、泥活字、木版年畫、陶藝、紮染等學生作品,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教育盛會。
容閎學校開展的系列活動,激發了學生動手的興趣,在此過程中亦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手腦協同能力,還在集體創作中嘗試與合作者相互接納與包容,培養了合作能力。這與來分會場進行專業觀點分享的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檀傳寶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他認為,五育融合的時代,強調是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是不分家的,需要從完整的“人”出發去構建教育的每一個環節。
另一邊的動態美術展區中,許多小朋友在家長的陪伴下也動起來手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帶給手工藝技法“金石鍛造”的魅力。今日現場的金石鍛造活動,製造的金屬樹葉實際上是颱風災害後的“喚醒”,孩子們撿回一根根折斷的樹枝和掉落的葉片,重新鍛造成就一棵生命之樹。
在科創成果展示區,學生們一邊演示自己的作品,一邊像“小老師”一般向現場觀眾細緻地講解設計思路。50多項科創成果,充滿了奇思妙想。
一次室外安裝空調的經歷,啟發學生武泯譯、倪瓚和李鈺珊設計出“第三只手”。這個能系在腰間的高空作業智能工具收納包,能精準分類及回收工具,大大提高戶外高空作業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讓參會的家長忍不住誇讚:“只有觀察生活足夠細緻,才能創作出這樣高實用性的作品。”

展會現場還有很多好玩的項目:中國傳統活字印刷中的“泥鑄活字,用現代手法展示古老手工印刷技藝的雕版印刷,甚至還能體驗水火箭的發射過程。讓非常專業精深的藝術和科技,靈動活潑得想與會者呈現。
“對科創感興趣的孩子都挺喜歡這個課程,它能運用到各類技能和工具,比如編程計算、3D打印等,讓孩子們吸收到更多新穎的知識”指導老師孟憲超道。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高雲峰看完學生科創作品後,非常認可科創課堂在“五育”融合中起到的作用,他指出:“孩子們動手實踐、創作科學藝術作品也是勞動教育的過程,這其中就體現了‘五育’融合。實際上,勞動不需要拘泥於形式,讓學生認識到勞動所能產生的價值才是至關重要的。”

在容閎學校文體中心二樓,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檀傳寶,清華大學航太航空學院教授高雲峰、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教研員管光海、華髮教育藝術教育總監常曉冰、容閎學校教師優秀教師李超,正圍繞著“科學藝術勞動之融合·創造·生長”進行分享交流。昨天的教博會主會場開幕式上,一位中科院院士分享了“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提出勞動教育是“五育融合”的重要突破口。論壇專家和老師們一致認為,“五育”融合符合教育規律,因為人是一個整體,教育本身就不能割裂。雖然,當下“五育”融合、學科融合還面臨很多挑戰,但全國還有很多像容閎這樣將此賦予實踐的學校,未來也希望借教博會這個平台,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業界,就這個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