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话 封面人物 粤澳合作

【粵澳人物】中醫藥在橫琴生根開花

發佈日期:2022-04-21 14:23
瀏覽次數:3686
分享到:
      澳商訊 早上8點,謝智坐上了從澳門開往橫琴的通勤班車,班車駛過蓮花大橋,從橫琴口岸開出,短短半小時的車程中,他習慣性在手機上流覽新聞,關注琴澳兩地日新月異的變化。
      “在澳門居住,在橫琴工作,像我一樣的澳門人越來越多了,特別是橫琴口岸開通後,跨境通關非常便利。”謝智對橫琴發展有切身感受,“這些年橫琴變化太大了,我親眼看見口岸、澳門青年創業谷、國際科創中心、中拉經貿合作園、勵駿龐都廣場等橫琴新地標一個接一個拔地而起。”



      謝智乘坐班車的終點站設在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下車後,謝智走進財務辦公室,他是產業園的財務負責人,與稅打交道是謝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促進中醫藥產業化和國際化一直是產業園發展的初衷,我們會組織澳門國際論壇、中葡論壇-傳統醫藥研修班、佛得角傳統醫藥論壇活動、莫三比克針灸基礎培訓班等境外活動,這些境外活動的涉稅費事宜都是由稅務部門專門給我們輔導的。”謝智說。現在產業園企業共有9款產品在莫三比克註冊成功,7款產品獲得巴西中成藥註冊備案上市許可。前不久,葡語國家及地區稅收合作辦公室在國家稅務總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稅務局正式成立運作,謝智表示這一舉措將為中醫藥產業向葡語系國家市場拓展提供更好支撐。
      時間回到2011年4月,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正式落地橫琴,謝智不知不覺中也在橫琴工作了多年。期間,謝智親眼見證了產業園GMP中試生產、研發檢測及產業孵化基地等一體化全鏈條的形成,見證了科技成果在園區的落地、孵化和轉化,見證了澳門中成藥首度獲批內地註冊上市……據瞭解,目前在產業園內生產經營企業達到220戶,其中產業園平台培育的澳資企業有54家,占比近四分之一,產業鏈條覆蓋中藥製造、醫療器械、生物診斷等各領域,已逐漸形成一定的產業集聚氛圍。
      “產業園落地運營以來,得到了稅務部門一路支持,我們累計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減免金額超過2.5億,政策享受也很便捷,雖然我是一名澳門來的財務,但並沒有感到什麼不適應。”謝智笑著說。
      除了稅收減免,不斷升級的稅務服務也讓企業感受到橫琴良好的營商環境。“現在園區企業不斷增長,業務也在不斷增加,像發票類、證明類業務等日常高頻業務的就近辦稅需求日漸突出。在一次稅企座談會上,我們就向稅務部門提出了這個訴求,沒想到很快就得到瞭解決。”謝智說。
      據瞭解,為更好回應企業的訴求,稅務部門圍繞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重點產業園區、創業園區,提供個性化稅務服務和配套。其中,在產業園開設首個智能稅務微廳,為園區企業和附近企業提供便利化、全功能辦稅服務管道,打造“5分鐘辦稅服務圈”。
      不僅如此,橫琴稅務部門今年還率先實現全業務“非接觸式”服務,稅費事項100%可“非接觸式”辦理。謝智以辦理一項發票業務為例,從在辦公室提交申請,到去智能稅務微廳取票,前後只花了不到10分鐘。這得益於稅務部門創新運用人工智能AI技術實現發票票種核定智能自動審批,產業園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要登陸電子稅務局“全天候”辦理發票申領,再到園區內的稅務智能微廳自助領取發票。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把中醫藥列為四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定位“著眼建設世界一流中醫藥生產基地和創新高地”。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發展一直遵循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促進中醫藥產業化和國際化的發展初衷。
      謝智對合作區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他說,“現在中醫藥產業正在合作區逐步生根、開花結果,合作區的區位和稅收、金融、貿易等方面的優勢,有利於培育更多入園企業發展成長,為澳門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好環境。”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