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新聞快訊

全球通脹持續如何影響琴澳金融發展?一眾專家匯聚橫琴智慧金融論壇分享見解

发布日期:2023-03-18 22:15

      澳商訊 今年首季度橫琴智慧金融論壇於3月18日舉辦,論壇圍繞“後疫情時代全球通脹前景及其對琴澳金融發展的影響”多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就全球通脹影響與琴澳金融合作發表主題演講。

      2023年,對全球通脹的治理仍然是世界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在此背景下,作為國際國內雙循環戰略下的對外開放窗口,橫琴與澳門如何通過金融開放,為暢通國內外經濟雙循環貢獻力量,是經濟研究和政策實踐的重要課題。
      會上,圍繞全球通脹前景與琴澳金融開放,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提出,新出台的《關於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推動了琴澳兩地金融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和金融要素互聯互通。琴澳應當通過更高標準、更高水準開放推動落實高質量發展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認為,靈活的通貨膨脹目標能夠相容貨幣政策目標和金融穩定目標。儘快走出經濟低迷局面,提高產出和就業水準是當前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任務。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通脹背景下,美聯儲帶領全球央行開啟“加息潮”,並導致全球外匯市場波動。
      展望2023年,全球通脹大概率將穩步下行。國金證券研究所宏觀資深分析師陳達飛分析了大緩和時代全球低通脹的原因,並指出在大通脹背景下,疫情進一步凸顯了全球價值鏈的脆弱性。琴澳應當發揮好金融的賦能作用,促進產業革新和區域合作,推動實體經濟迸發新活力。
      圍繞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中國經濟發展與琴澳金融合作的主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何平表示,各國需要制定新的通脹目標,並輔之以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樣既可避免嚴重通貨膨脹干擾經濟增長,又能夠在經濟遇到下行壓力時有條件、有空間採取適當措施及時應對。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永欽認為,金融市場和信貸市場的發展與法治環境高度相關,產權和金融改革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琴澳的金融發展應當通過聯通大陸法系國家,加強金融開放的法治建設,構建有特色的金融服務平台。
      中山大學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黃新飛表示,全球經濟出現逆向分化,世界經濟格局受到影響。合作區應當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式現代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協調發展等機遇,打造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金融環境,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促進合作區與澳門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中山大學中國轉型與開放經濟研究所所長王曦認為,琴澳進一步和率先的金融開放同時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應抓住此歷史性機遇,做好科學部署,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並防範異常流動風險。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增長緩慢,通貨膨脹居高不下。2023年,在緊縮貨幣政策、全球需求萎縮和能源價格回落等因素影響下,預計通脹風險將有所緩解。在不確定因素增加的大背景下,琴澳應利用制度優勢,抓住時代變革的新機遇,進一步豐富金融業態,擴大金融開放,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探索金融支持新路徑。

浏览次数:5172
文章来源:
作者:吴尔珊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